2008年7月9日 星期三

車界人才 跨海找頭路

國內新車銷售市場重挫,不僅汽車製造廠家生計受影響,也導致人才出走,政府應及時出手相助,挽救年產值數千億元的汽車業。

汽車業向來被視為工業火車頭,關係不僅是汽車製造廠,同時還包括周邊許多配套產業;一個國家的汽車業是否興盛,也直接關係到該國的競爭力。

台灣,一度是在亞太區汽車業位居執牛耳的重要位置,吸引豐田、福特、日產、三菱等國際車廠,競相在台設立研發設計中心;如今,因大陸車市快速成長,以及台灣內需市場連年重挫下,在國際汽車業舞台失去了光芒。

「最近有到中國找工作嗎?」這句話已成為台灣汽車設計研發人員間,最常聽到的問號語。

2000年前後,國內四大車廠陸續成立國際級設計研發中心,吸引國外優秀人才歸國,培育一批設計研發新人。

但七、八年來,台灣汽車市場經歷爬升到51萬輛的雲端,高居東南亞各國之冠,到今年重挫至可能僅有26萬輛的低潮,汽車業產值,更以每年近300億元的速度遞減。

失去強而有力的內需市場為後盾,以往台灣車廠大量參與國際車廠新車產品改款開發工作,如今卻已被對岸所取代;台灣培育的人才,也被迫轉進大陸發展。

各車廠在台設立研發中心都砸下近百億元的成本,短短七、八年根本還談不上回收,如今卻得閒置,移轉所有軟硬體與人才能量至大陸,其實也反映台灣汽車業,已面臨嚴重瓶頸。

多年來汽車業貢獻台灣稅收不訾,但政府提供的協助卻始終有限;2002年加入WTO,取消車廠自行研發投資貨物稅抵減優惠,以及國產車自製率的限制,政府卻提不出有效的配套措施,更降低汽車廠在台投資的意願。

新政府若不再及時拿出有效的辦法,挽救台灣汽車產業,不僅汽車業將面臨從業人員減少的問題,未來進一步掀起關廠、倒閉風潮,也並非不可能。

【2008/07/0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