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

俄烏鬥氣 歐陸12國完全斷氣

自由時報20090108〔編譯羅彥傑╱綜合七日外電報導〕俄羅斯與鄰國烏克蘭的天然氣價格與債務爭議懸而未決,俄國經烏克蘭輸往歐洲與土耳其的天然氣,七日已完全停止供應,目前受影響國家達十八國,其中有十二國完全斷氣,在這個酷寒隆冬低溫中完全無俄國天然氣可用,德法義等大國的俄國天然氣運送量也大幅降低。由於天然氣庫存日益減少已成定局,開始有一些國家採取轉換其他能源管道的緊急措施。

危機擴及18國

俄國天然氣獨占事業「國營天然氣公司」副執行長梅韋杰夫七日表示,供應歐盟與土耳其的每日天然氣運送量約二億立方公尺,不到正常供應量四億三千萬立方公尺的一半。該公司在冬季期間,通常每天透過烏克蘭供應歐洲約三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另透過亞馬爾—歐洲管線運送八千萬至九千萬立方公尺給波蘭與德國,透過從黑海到土耳其的「藍溪」管線運送三千五百萬至四千萬立方公尺給土耳其。

梅韋杰夫表示,透過替代路線運送的天然氣出口量已增加。他說,亞馬爾—歐洲線天然氣存量可每日供應一億五千萬立方公尺,希望七日前還能再增一千萬立方公尺。至於藍溪線,則已達最高運量四千八百萬立方公尺。

國營天然氣公司指控烏克蘭關閉所有出口管線,而基輔當局則指控莫斯科沒有運送天然氣。烏克蘭國家油氣公司發言人簡良斯基則說:「經由烏克蘭供應八成天然氣給歐洲的俄國,已讓歐洲無天然氣可用。」

梅韋杰夫指出,俄國透過烏克蘭運送的天然氣,每天仍有四千萬立方公尺,但烏克蘭沒有出口這些天然氣,而是據為己有。

他表示八日將和執行長米勒一起飛往歐盟總部布魯塞爾,與歐盟執委會、歐洲議會進行高層會談。

繼匈牙利、保加利亞、馬其頓、波士尼亞、羅馬尼亞、希臘與克羅埃西亞六日宣布俄國天然氣停供後,捷克、奧地利、斯洛維尼亞與斯洛伐克七日也跟進宣布停供。
 
 

台灣的機會:日+星+荷

12月15日兩岸開放大三通,一圓20年的大夢;開放當日,馬總統公開表示:面對大三通的巨大機會,我們一定要做好萬全的規畫。立刻有人質疑,既然期盼等待了20年怎麼可能到開放臨頭,才要趕緊規畫?但實際上,國民黨猶未失去政權之前,其實早有規畫,而且這是不論何種顏色的政權,半世紀來所做的最有氣魄的規畫。

就在李登輝主政、蕭萬長擔任行政院長的時候,行政院提出了建設台灣為「亞太營運中心」的計畫。其後一方面由於兩岸無法直航,限縮了台灣在海峽兩岸可以扮演的角色;一方面李總統基於其意識型態,高喊戒急用忍、兩國論等批中共逆鱗的主張,使海峽波濤洶湧,塑造了一個極為不利於客觀環境,將亞太營運中心的機會泰半扼殺。

與此同時,並不十分了然此計畫真義的推動者,復將擘劃工作交付給一個並不十分了解台灣經濟內情的外國顧問公司,將亞太營運中心割裂成亞太金融中心、轉運中心、電信中心、媒體中心、製造中心等六個口氣托大但不切實際的部分,如同混沌被鑿出了七孔一般,抑鬱而終;而且原計畫有畫龍點睛之妙的「亞太營運特區」,也被遠來的和尚一筆勾消,無疾而終。

十餘年的光陰終於熬過,李總統所下的鎖國詛咒,也終於隨馬政府上台而解除,客觀環境從極不利的極端,快速回正;迨12月15日大三通實現,亞太營運中心的必要條件乃忽然具備。如果新的國民黨政權有足夠的魄力與智慧,首要之務,就是揭開封條,讓亞太營運中心計畫重見天日,趁著兩岸三通、雙方氣氛大為改善的契機,趕快推出,讓它撥浮雲直上萬里。

不過,切不要再重蹈覆轍,又重拾起麥肯錫公司誤入歧途的規畫,想重溫成為亞太六大中心的美夢。這一次,政府必須更真切而深入地認知三通之下的台灣,到底因而開發出何等優勢條件?在徒耗光陰十餘載之後,今天我們當憑何而起?

其實從20年前開始,當台灣賴以創造經濟奇蹟的加工出口業,在主客觀重重壓力之下被迫撤離台灣,向亞太地區各個國家四處飄零,台灣就獲得一個百年難遇的絕佳機會;這許許多多從台灣飄散的加工出口業,紛紛運用各國的廉價勞動資源十倍百倍地擴大其規模、提升其獲利。但萬變不離其宗,這許多下游廠商還一仍舊貫地向台灣之中上游產業與周邊產業仰求支援;於是台灣在剎那間成為這些廠商不可或離的營運中心,而當這些企業構成了各國最倚重的成長動力時,台灣也就在這些國家之間躍升為亞太地區的營運中心。

這樣的營運中心不必細分它是何種專業、何種功能,更無需穿鑿附會成為什麼媒體中心之流的時髦玩意;但從與他國的對照,我們可以看出,其中有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成為如日本一般,各個下游加工廠商的原材料、零組件、半製品的重要供應者;像新加坡一樣,成為周邊產業提供融資、周轉、募集資本、獲得各項服務的重要支援者。只要有效扮演好這樣的角色,台灣不是營運中心會是什麼?

但除了這兩項使命之外,台灣的獨特地理位置、發展經驗,以及與中國大陸同文同種的關係,又賦與台灣另一項使命:如歐洲大陸的荷蘭一樣,藉其深水良港、完善的基礎設施、高素質的專業人力,成為中國大陸與全球各地之間的媒介,向外輸出一切具有競爭力的物資、勞務,向內引進一切符合其需求的財貨勞務。

因此,台灣應該是日本加新加坡加荷蘭這三種營運中心的綜合體。換言之,台灣同時擁有這三個我們艷羨不已的先進國家各自的機會。以這樣的機會,面對如此巨大且亟待開發的中國大陸,台灣今天的處境本應成為舉世各國艷羨的對象。

長久以來,不分藍綠,政治人物以鎖國政策閹割了這樣的機會。今天打破魔咒、開放三通,只是走出了正確的第一步;如何讓台灣在自由開放上、在人才素質上、在研發技術上、在運籌經營上、在基礎設施上,都能臻至這三個先進國家的最高標準,我們才能伸手摘取令人垂涎欲滴的豐碩果實。

要台灣在三通之後立臻此境,當然是痴人說夢。但我們何不聚全國之力、以最大的勇氣,在北、中、南各選一個試點,完全不受拘囿地建設出足以比美日+星+荷的營運特區,進行十餘年前即應展開的實驗,總結其成果,進一步將整個台灣都推向光芒四射的新高峰!  

【2008/12/24 經濟日報

2009年2月12日 星期四

全球經濟恐再遭重擊 貿易保護主義再起

全球正掀起一波貿易保護主義浪潮,可能進一步重傷正在掙扎求生的各國經濟。

從北京、布魯塞爾到華府,各個行業已開始排隊要求政府保護進口。這種情況在過去幾次經濟衰退期間也曾發生,但這次由於全球經濟普遍面臨困境,貿易限制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1980年代日本經濟蒸蒸日上,因此有實力可以不對美國的鋼鐵與汽車進口配額措施進行報復。但眼前全球各個經濟體的日子都不好過,沒有政府有能力像日本當時那樣「以德報怨」。

各國政府為拯救經濟正競相推出刺激經濟方案,這也可能帶來保護主義,因為各國都試圖確保本國產業從中受益。在美國,民主黨議員及他們在鋼鐵、紡織與工會領域的支持者,正力促在美國振興經濟計畫中加入嚴格的「購買美國貨」條款,讓政府支出的受益者僅限於美國公司。已有歐洲官員對此大表不滿。

全力促成「購買美國貨」措施的鋼鐵大廠紐科公司執行長迪米科說:「根本沒有自由貿易這回事,所有貿易都是人為操控。」

在全球消費者需求和企業投資雙雙走下坡之際,貿易保護恐加劇經濟問題並澆息經濟成長引擎。世界銀行已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可能萎縮2.1%,是1982年來首見的下滑。

去年秋天厄瓜多宣部全面調高關稅,部分進口肉品的關稅從25%提高到85.5%;印度提高鋼鐵關稅;不是WTO成員的俄羅斯也提高進口車關稅。其他國家則採取不同手段,例如印尼進口商要求獲得特殊許可,以控制衣物、鞋品與電器的進口;墨西哥則威脅要禁止部份美國肉品進口。

此外,各行各業已開始求助於本國法律程序,以阻止獲得政府補貼或低價傾銷的外來競爭者。

【2009/01/13 經濟日報】

2009年2月11日 星期三

過度依賴中國 台灣嚐苦果

自由時報20090211〔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台灣高度仰賴中國市場的後遺症已慢慢浮現!台灣一月出口年減四十四.一%,衰退幅度創歷史新高,為連續五個月負成長,也是衰退幅度連續兩個月破四十%,其中對中國和香港的出口就下滑五十八.六%。

台灣的出口從去年九月開始出現負成長,已連續五個月衰退,且衰退幅度有逐漸擴大趨勢,主要因為高度仰賴中國和香港市場;新加坡大華銀行就說,台灣逾二十五%的出口銷往中國,在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和需求降溫下,台灣的出口勢必受到衝擊。

台灣的出口連續五個月下滑,新加坡的情況更慘,從去年七月到十二月連續六個月負成長,未來情勢更不容樂觀,顯示全球經濟衰退和中國需求降溫,也對這個城市國家造成嚴重衝擊。

韓國和香港的出口從去年十一月開始出現負成長,而且衰退幅度也有擴大趨勢。

根據彭博調查,中國一月出口衰退幅度可能高達十四%,由於中國需求難有起色,加上全球經濟衰退見不到底部,出口導向的亞洲國家可能得繃緊神經。

根據中國海關的資料,去年十二月中國自亞洲鄰國的進口金額,由七月的最高紀錄七百億美元,驟降至四百三十億美元,降幅高達三十九%。里昂證券表示,高度仰賴出口的亞洲國家,將因中國經濟成長放緩而受重創。里昂上週更預估台灣和新加坡今年的經濟至少萎縮十%。

巴克萊駐新加坡的區域分析師梁偉豪表示,由於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對亞洲鄰國的進口減少,台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出口導向國家面臨嚴重衝擊,台幣、新加坡幣和馬幣走貶勢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