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

沃爾瑪 訓練拉美小農當供應商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瓜地馬拉市十一日電】

瓜地馬拉農夫阿賈奈在偏遠鄉間有塊不到一英畝的地,他把剛收成胡荽葉與荷蘭芹送到沃爾瑪在當地的分店,預料很快就可以收到貨款。像他這樣的農夫,沃爾瑪計劃未來三年要訓練出600名。

35歲的阿賈奈接受沃爾瑪的指導,學習如何種植較符合衛生、如何培育出賣相佳的農產品。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沃爾瑪下單頻繁,付款也很快。

阿賈奈是瓜國農民中少數的成功楷模。瓜地馬拉鄉村人口占四分之三,許多生活在貧窮中。瓜國開放市場後,超級市場很快取代傳統的通路,許多小農的收成無處可賣,最後淪落到都市的貧民窟。

沃爾瑪在美國國際開發署與兩個非營利團體協助下,本周在瓜地馬拉推出新計畫,讓更多小農成為沃爾瑪的供應商。沃爾瑪在拉丁美洲的40名農業專家,也與農民密切合作,以生產符合標準的農產品。

這項名為「鄉村創業家市場聯盟」的計畫不只對沃爾瑪的形象有益,也有助於增加獲利。沃爾瑪在中美洲457個據點販售的蔬果,多半由當地農民供應,有效解決過去供應不穩定的問題。沃爾瑪也希望藉新計畫確保貨源供應配合展店的速度。

獲選加入聯盟的農戶需要很多人手和資金,沃爾瑪為此將籌款60萬美元,美國國際開發署已提供110萬美元,總部在俄勒岡州的人道救援機構「國際慈悲組織」(Mercy Corp)也捐獻50萬美元。

沃爾瑪1991年在墨西哥設立第一家海外分店後,陸續在阿根廷、巴西、波多黎各、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與尼加拉瓜都有業務。

【2008/08/12 經濟日報】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農民工占深圳逾半人口 產業升級恐被淘汰

  • 2008-08-19 【中央社】

 中國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隊長孔愛玲指出,去年深圳一千兩百多萬人口中,超過八百萬是農民工。由於發展高科技化、高知識含量產業,並對傳統產業進行資訊化改造,是今後深圳發展的主要任務,農民工面臨產業高端化過程中被淘汰的命運。

 廣東「南方日報」引述「關於農民工與深圳產業發展問題探析」撰稿人孔愛玲說,問卷調查顯示,深圳特區外的勞務工中百分之七十八是農民工;特區內的勞務工中,農民工占百分之五十九。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農民工占百分之十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農民工占百分之四十九。

 從職業看,百分之五十六以上的深圳農民工在工廠當普通工人,行業主要分布在電子、機械家具服裝具、餐飲和服務業。其中,高技能人才僅占百分之一。

 孔愛玲說,根據估算,二零零七到二零一零年間,深圳每年新增農民工保守估計約為十一萬到十五萬人。「隨著農民工人數逐年增加以及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農民工在產業結構中面臨的問題會更突出。」

 她指出,深圳農民工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勞動環境差、危險性高的勞動崗位上。農民工發生職業病和工傷事故的比例普遍較高,廣東省非公有制企業發生的工傷事故中,進城務工人員占傷亡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孔愛玲說,由於大部分深圳農民工分布在簡單的體力勞動行業,對技術、工藝、管理等方面的創新活動難以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必然降低深圳企業整體創新能力。

 她認為,在深圳各種產業升級過程中,「產業壁壘」和「知識壁壘」是農民工當前最大的挑戰。由於農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且缺乏接受再教育技術培訓所需的時間和經濟承受能力,因此在產業向高端流動的過程中,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孔愛玲指出,「加大農民工技能培訓支持力度,為農民工向高端產業流動提供幫助是最好的辦法。」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深圳追擊 香港隱憂漸浮現

一位台灣派駐香港的人士表示,目前香港的處境尷尬,既要面對兩岸三通後的衝擊,更有深圳後來居上的隱憂。

這位人士分析,兩岸三通後,香港受到的影響包括:物流、金流、旅遊業。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物流。目前珠三角台商多利用香港或深圳出口,走香港的貨物多半是附加價值高,而且重時效的高單價貨物,與深圳的出口貨物明顯區隔。

一位開設報關行的台商表示,香港具有自由港的優勢,若發現出口貨物有報關不符等情形,可立即處理,不會影響台商的交貨時間。

若在深圳通關,一旦發生不相符的情形,整櫃貨要拉出來重驗再通關,相當耗時。有信譽的大廠為了能準時交貨,多半會選擇走香港。

不過,未來兩岸三通後,走香港的轉口貿易將受到影響。就運輸而言,兩岸三通對於香港的影響可分成人、貨物兩部分來說,在貨物方面的影響比較大,直接就被三通取代。

據統計,台灣經過香港的旅客約二百萬人,其中七成是轉機到大陸,直航後,這些轉機旅客不必再走香港,香港自然受到影響。但是就經濟貢獻而言,這七成由於僅是轉機,消費並不大,所以影響有限。對於香港而言,要掌握的是另外三成的旅客。

對香港而言,無論空運或海運,三通後,都會受到影響,又有深圳追擊,香港的地位很尷尬。

【2008/08/18 聯合報】

保護主義捲土重來

  • 2008-08-12 中國時報 【倪伯嘉】

 最近發生的一些國內外全球貿易新聞,乍看下似無關連,但都意味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勢力又凌駕於自由貿易市場機制之上。如此國際貿易秩序的轉變,正逐漸衝擊你我每個人的生活

 七月底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小型部長會議」,各會員嘗試突破談判七年卻苦無進展的「杜哈發展議程」僵局。由於歐美先進國家與印度、中國開發中國家,皆不願真誠進行農業貿易自由化改革,歹戲又在相互指責聲中不歡而散。會後學者即在報章撰文嘲諷各國參與貿易談判官員,這次可真鬆了一口氣,相互感謝對手的立場夠堅定,讓彼此回國後皆能對選民有所交待,還可繼續抱守保護主義無需開放市場。受苦的還是窮到只有初級農產品可創匯的低度開發國家,仍舊無法打入歐美市場與受補貼的富國農產品競爭,繼續在全球貿易市場被邊陲化。

 WTO多邊貿易談判受挫,總讓人聯想區域或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將順勢而起成為熱門選擇,但FTA卻仍難敵貿易保護主義。八月六日美國布希總統與南韓李明博總統在首爾高峰會共同表示,將續爭取美韓FTA獲得兩國國會批准。但就在今年,牛肉政治風暴已讓李明博統治威信大失,反對黨正蘊釀期待更大的爭議。四月份布希將美國與哥倫比亞FTA送交國會批准,也遭到眾議院擱置變相罷審的命運,即便哥國已是美國在南美的最後盟邦,也無法以外交利益說服反對自由貿易且居國會多數的民主黨議員。

 倘若美韓國會有足夠票數支持,何以草簽一年餘仍遲未解決?還得需勞駕總統作外交辭令宣示?原因就在貿易保護主義陰影已籠罩兩國民意,普遍懷疑自由貿易所能帶來的利益,恐懼競爭所將帶來的失業衝擊。美國民意對FTA疑慮甚至已嚴峻到民主黨黨內初選,希拉蕊與歐巴馬競相主張要與加拿大、墨西哥重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否則美國考慮退出該協定。

 台灣外貿易談判最敏感議題就是稻米市場開放。近日媒體報導全球糧荒導致國際米價大漲,台灣稻米今年上半年外銷美加等地區六、六三四公噸,暴增近卅倍。台灣稻米在全球市場物美價廉,獲國際糧商青睞。但長期歷史真相則是,全球稻米僅有不到七%的產量被跨國貿易,相對小麥玉米其他穀物而言,是不合理的偏低。

 日韓台等國長期聯手抗拒稻米開放進口,美國提供稻米補貼急欲打開海外市場,稻米貿易總是談判桌上老議題。但在能源危機導至全球糧食價格高漲後,稻米保護主義竟變相繁衍到中、泰、越、柬埔寨、印度、印尼、巴西等產米國,紛暫停稻米出口,國際米價飆至歷史高點。今年初,海地、埃及、象牙海岸,也就發生了民眾為搶購食米的暴動。

 聯合國統計分析,全球稻米產量實足以盛滿每一張碗,前提是完全自由進出口貿易。台日韓將進一步開放稻米進口視為政治禁忌,產米國也藉由管制出口賺取更多利益;各國距離自由貿易理念太遠,偏偏又貼近保護主義的誘惑太近。或許台灣好米才有機會走出去。

 就在今年,貿易保護主義幾乎迷惑各國政府對市場機制信仰。在石油、糧食、原物料價格高漲引發停滯性通貨膨漲壓力下,復以美國房貸、股市等未爆彈不知何時移除之際。要各國政府支持充滿不確定利益的自由貿易,需彼此高度共識智慧,但這就是WTO談判最欠缺的。但若相信貿易保護主義可帶領大家平穩過渡的全球經濟新挑戰,恐怕挑戰只將越演越烈。

 (作者為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經貿組博士,現任我駐外人員)

台灣貿易條件惡化所透露的隱憂

  • 2008-08-14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財政部日前所發布的貿易條件指數與行政院主計處所公布的出、進口物價指數結果同步顯示,台灣上半年的貿易條件快速惡化,貿易條件指數在6月甚至已降至88.65的新低,這個警訊不容忽視。

 所謂貿易條件係指「出口單位價值」與「進口單位價值」的比例,若比例逐年上升,意味一國每單位的出口收入增幅高過每單位進口成本增幅,換言之,每單位出口產品的利潤率升高,這種蒸蒸日上的局面即是貿易條件的改善,但台灣目前所呈現的局面恰與此相反,情勢堪憂。

 依財政部所估的貿易條件指數,台灣由民國90年的107.7升至92年的110.0,自93年起逐年下滑至今年上半年已落至90.4,五年間下滑20個百分點,情勢不可謂不嚴峻。外界也許會認為,近期國際原油、穀物價格大漲,推升了台灣的進口成本是導致台灣貿易條件惡化的主因,這樣的貿易條件惡化,舉世皆然,不足為慮,但深入觀察即可發現此一推論並不正確。

 如前所言,決定貿易條件的因素除了進口價格以外,出口價格的升降也不能忽略,這一波國際原油大漲確實是導致各國外貿環境惡化的一大原因,但若一國的出口產品若仍有高附加價值,在出口市場上仍是價格的決定者而非價格的跟從者,那麼面對這一波國際農工原料大漲,其所受到的衝擊,其貿易條件的惡化應可相對緩和。

 事實上,台灣這幾年來非僅進口價格飛漲而已,以台幣為計算基礎的出口價格更是連年下跌,以2002年至2008年的七年之間即有四年呈現下跌,在舉世物價高漲之際,今年以來占台灣出口比重逾四成的電子產品出口價格續跌10.5%,試想在進口成本激增,出口價格疲軟的貿易環境下,台灣豈非是腹背受敵、隱憂重重?

 進口物價大漲雖是舉世皆然,但台灣前七個月大漲14.5%,明顯高於日本、韓國約一成的漲幅,而在出口物價方面,台灣跌0.76%,美、韓、歐等多數工業大國的出口物價仍持續升高,其中韓、美的升幅皆逾8%,由這些數據可以發現,同樣面對全球石油狂飆、穀物大漲、次貸風暴,多數工業國家由於掌握核心技術,因此在出口價格上仍能保有優勢,以致貿易條件仍能維持一定的水平。

 觀察近40年來各國經濟發展的情勢可以發現,貿易條件正是產業結構的彰顯,貿易條件的短期改善之道或可以匯率調控為之,但長期而言,非提升產業發展層次無以竟其功。美、歐、日等多數國家由於掌握核心技術,在全球生產鏈中是「價格的決定者」,因此自二戰以來的貿易條件始終處於優勢地位,台灣的貿易條件一年不如一年,實非近一兩年的事,而係長期追求生產代工的政策使然,在過去中國未成為世界工廠之前,代工仍能讓台灣維持不差的貿易條件,但如今若不改弦更張,在長期做為「價格跟隨者」的情況下,貿易條件的全面惡化將是指日可待。

 台灣貿易條件的惡化絕不是短期的問題,而是一長期的問題,台灣1960年代建立加工出口區代工家電、成衣、1980年代後期投入半導體代工確實為台灣的貿易在世界版圖找到優勢的競爭位置,但如今代工大國群雄並起,台灣已居劣勢,加以亞洲自由貿易協定(FTA)急速發展,台灣卻仍一籌莫展,以此觀察,台灣情勢危急之程度,遠比貿易條件指數所呈現的情況更甚矣!

 馬總統自五月上任以來,在兩岸經貿政策鬆綁,推動陸客來台旅遊已獲極大進展,於此也為兩岸經濟找到更多合作的機會,長期而言這些作為對台灣經濟絕對有益,惟這些長期成效的多寡仍繫於台灣自身的體質。劉內閣若不能儘速提升台灣的研發能量,並突破洽談FTA的困境,隨著貿易條件惡化,經濟停滯、失業升高等現象恐將速速到來。

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

觀念平台─便利背後的剝削

  • 2008-08-15 中國時報 【藍佩嘉】

 便利,是都會台灣生活特色。從歐美國家來的朋友總是嘖嘖稱奇,台北每個街角都有便利商店,可以買雜貨,還可以付水電費、租DVD、更新駕照;大小服務全年無休、全天候待命,我們可以在半夜喝咖啡、配眼鏡,也可以在凌晨時逛書店、唱KTV。

 消費者享受的便利,背後有著勞動者的血汗。從事服務工作的人員通常工時偏長,夜班或假日工作,也使得他們更難平衡工作與私人生活或家庭責任。業者為了降低勞動成本以及增加人力調度上的彈性,這些工作往往以時薪的方式給付,偏好雇用學生、社會新鮮人或是非全職工作的中年婦女。

 事實上,彈性化的勞動條件不只發生在「打工族」的身上,外包、約聘、兼職雇用、人才派遣等雇用型態,已經廣泛地出現在各行各業裡。學校與公司的清潔保全工作,多已經外包給大型的保全清潔公司。在低價競標的遊戲規則下,承包單位必須盡量壓低成本,比方說以更精簡的人力,來分擔更多的勞務。

 外包業者也透過吸納消費者的方式,來協助監控勞動與降低管理成本。我們系館廁所的門口貼著清潔公司的公告,歡迎使用者隨時來電通報清潔的不確實。雖然我真怕髒廁所,但要撥打此專線時卻很猶豫,因為我知道,清潔工通常被指派過多的清潔地點,可能正疲於穿梭在不同的系館間。

 幫我搬家的中年男工說,勞退新制實施後,搬家公司為了逃避提撥退休金的責任,改以短期契約聘用,他失去底薪保障,連勞健保都要「掛工會」自行給付。搬家收入由公司與工人均分,但搬運過程中疏失或意外造成的賠償則由工人全額負擔。聽他這樣說,在搬家公司要消費者填寫的滿意度問卷裡,我實在不好意思抱怨,他因為趕著完成搬運而不小心撞歪的燈。

 據台大社會系柯志哲教授調查,國內企業採用「非典型工作型態」比率逐年提高,正職工作機會已降低到四○%左右,這樣的趨勢在勞動力成本偏高的服務產業中尤為明顯。然而,這些「非典型工人」的勞動權益,一直沒有受到台灣總工會與大型工會的重視。

 由一群年輕人組成的「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在過去幾年裡,積極關懷與支持「部分工時者」的勞動權益,如速食店、超市、超商、大學研究助理,校園清潔工等。最近,他們以排隊杯葛的方式,抗議八十五度C連鎖咖啡的加盟店有多項雇用條件違法,除了打工族最常遭遇的薪資不足(二○○七年七月起,勞委會已將基本時薪由六十六元調高為九十五元),還有超時工作、無加班費、無勞健保、未提撥勞退金、私定罰則扣薪等問題。此個案實是冰山一角,該組織也開始串連打工族,醞釀成立「零售業員工工會」,以更全面的方式爭取邊緣勞動者的權利。

 作為消費者,我們都希望享受更多的便利以及更好的服務,然而,在一聲聲清脆的「歡迎光臨」背後,可能有著因彈性化而增強的勞動剝削。只有快樂的勞工,才能提供優質的服務,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應責無旁貸,支持服務業勞工的工會組織與權益保護。

國際專欄─阿敏 反全球化首席理論家

  • 2008-08-19 中國時報 【郭崇倫】

 你若沒趕上前些時候瘋全球化的熱潮,現在加入已經太晚,思潮已經逆轉成了反全球化,伴隨著次貸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原油糧價高漲,大家突然發現全球化帶來的不僅是機會利益,還有風險陷阱。

 如果要點名反全球化的首席理論家,近日來台的薩米爾.阿敏(Samir Amin)當之無愧。他出生於埃及,在巴黎獲得博士學位,曾經擔任埃及、馬利政府顧問,聯合國非洲經濟智庫負責人,目前兼任第三世界論壇理事長,在巴黎、塞內加爾、開羅都有家,全世界到處跑。

 雖然他已是七十七歲高齡,卻是真正的左派,而且是不認輸的左派,在經歷了蘇聯社會主義的崩解,西方社會民主黨紛紛走上第三條路,他依然堅持批判資本主義,但他的批判是結合歷史,把帝國殖民主義的開展加進去,關照全球的南北對抗。

 他在首場由台灣資本主義號角《天下雜誌》所協辦的演講中,開宗明義指出,「現實世界裡的資本主義運作,是不同於經濟學家想像中的市場系統」,主宰世界經體體系的核心就是「壟斷資本國家」(oligopolistic capitalism),小國想要迎頭趕上進入核心是不可能的。

 阿敏在十年前東亞金融危機爆發前,已經預測過,資本價值被過高的估計,人們誤以為可以無限制的膨脹上升,直到有一天汽球破了,現在次級房貸危機再度發生,發生頻率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這不是週期調整可以解釋的。

 現在原油與食糧飛漲,阿敏從第三世界的角度認為,廉價能源來支持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資源稀少已經是無可挽回的趨勢

 糧食更是個嚴重問題,從圈地運動開始,農民就被迫離開土地,讓糧食需求成為商業生產市場,最戲劇化的例子發生在海地,在三十年前,海地百分之百糧食自足,可是自由市場化的結果,大量美國廉價糧食進口,現在糧食自產量降到幾乎是零,這是新自由主義體系下土地私有化政策的結果。

 站在土地改革的立場,也讓阿敏同情被西方責難的辛巴威,因為這象徵了對抗壟斷資本國家的艱苦過程。

 八零年代辛巴威獨立後,有嚴重的農業問題,幾千個白種英國人控制了八十五%的土地,這原本在權力轉移的蘭開夏協議中規定,應該由英國出資購買歸還給辛巴威人民,但這一直沒有履行,最後穆加比總統決定採取激烈的土地改革,沒收白人土地。

 「我們對辛巴威的土地改革有研究過」,阿敏表示,也許不是最完美,也許有親朋自肥情事,但是至少勻出三分之二土地給貧農,讓他們不致餓死,「從穆加比決定改革那一天起,他就成為西方社會的公敵」,非洲國家領導人都知道辛巴威的難處,所以對穆加比仍然保持著若干敬意。

 在南北抗爭的過程中,發展中國家要對抗這些壟斷資本國家非常困難,「在萬隆時代,我們連腳踏車生產不了」,近年阿敏把希望寄託在中國與俄羅斯,不只是因為其經濟實力茁長,更重要的是,他們是被其他壟斷資本國家排擠壓抑。

 「美國不是一直要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合夥人?意思是加入,但是守規矩嗎?」,阿敏對這個流行詞語不以為然,「但是西方並不把它一視同仁看待啊」,這些國家並不允許中國與俄羅斯升級,成為平等的夥伴,中國要買美國油公司,或是天然資源的取得管道都遭到嚴格限制。

 但現在中國領導人一心只想加入世界資本體系,阿敏嚴詞批評,他們對自己角色與未來的願景,最後只怕成了幻景,現在即使短時間有高成長,但不久內部社會矛盾就會劇增,統治正當性逐漸喪失,西方國家就會趁此機會,搞垮中國,就像現在西藏與新疆的情況。

 中國要能對抗壟斷資本國家,必須有真正的草根支持擁護,而不是現在表面的民族主義情緒,中國不必然要回頭走社會主義,但所得分配要更平均,開始社會公平政策。

 他很懷念中國在萬隆時期對亞非拉國家的協助,雖然金額不大,但卻是真心協助各國的民族解放、獨力發展,現在雖然不如以前,在非洲或與其他地方,態度還是比西方國家好得多。

 這是一個老左派的期待,在此刻中國,這個期待是逆耳的,怕也終將落空的。

從「蟹工船」航向送報伕的年代

  • 2008-08-24 中國時報 【邱振瑞】

 現今的日本出版業不時發出閱讀人口流失,書市走向冰河期的哀鳴,但儘管情況如此嚴竣,每年依舊有暢銷書的風潮。這些暢銷書題材廣泛多姿,舉凡政治、社會、歷史、教養、勵志、小說等,深度和廣度兼而有之,不得不承認日本人潛在的閱讀底力。當然,書籍的熱銷與成功,有諸多條件和客觀因素使然,有的是恰逢其時,有的則歸功於出版社操作議題得當,但總體而言,它們畢竟都是社會史的回音,同時亦折射出當代讀者的精神趨向。日本無產階級作家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蟹工船》,今年一月起陸續在日本造成轟動和熱烈討論,在全球化時代來臨的現代,頗有醍醐灌頂的意義。

 中篇小說《蟹工船》最早發表於一九二九年三月,那是正逢世界經濟大恐慌的時代,同時也是小林多喜二遭拓殖銀行解雇後不久發表的作品。這部小說是小林根據一九二六年蟹工船「博愛輪」和「英航輪」虐待和迫害漁工和雜役的實際案件為藍本的。小林執筆之初,曾親自走訪函館的漁會和從事捕蟹的漁夫,聽取船員們的海上體驗,並收集相關新聞報導,經過長期調查所完成的傑作。諷刺的是,翌年六月,《蟹工船》卻被日本政府以褻瀆天皇和皇室的不敬罪予以起訴。三年後的一九三三年二月十日,被筑地警察局的數名特務警察逮捕,同夜遭嚴刑拷打凌虐致死,可說是壯志未酬英年早逝。當小林被刑求致死的噩耗傳至中國時,引起同為左翼陣線作家的悲憤,魯迅、茅盾、田漢等人還發起為其遺族募捐的活動,可見文學的連動力量。

 誠然,《蟹工船》是日本普羅文學的代表作之一,在小林死後曾引起短暫的搶讀風潮,但是隨著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本從戰敗的廢墟走向復興,再乘著高度經濟成長的翅膀起飛,社會間的衝突對立逐漸趨向緩和,大量的中產階級崛起,這部小說也走入日本國語教科書的世界,成為學生考試時必讀與暗背的對象,卻沒有再度撞開閱讀大眾的心扉。

 為什麼這部幾近八十年前的作品,會在當今日本年輕世代當中,引起如此巨大的迴響和共鳴,有幾個現象值得觀察。從社會結構和勞資關係來看,三○年代《蟹工船》發生的虐待勞工的慘事,現在幾乎已不復存在,但其不合理的法規和剝削,依然變形異體寄生在社會的幽暗處,繼續以吸取活人的血滋養自身。在這樣大量失業的年代裡,閱讀故事精采,言語生動的《蟹工船》恰恰讓年輕世代喚醒自身的處境,更由於貧困受難的相似性,造就了這部小說重新引領風騷。換句話說,向來自虐成性凡事隱忍為懷的日本人,藉由小說《蟹工船》的點化,找到了抒發苦悶的出口,並鼓勵自己要勇敢地面對嚴酷的社會制度。

 日本人對自身處境的反省是如此,台灣人又是如何面對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呢?在台灣文學中,也出現過與《蟹工船》宏旨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作品。楊逵於一九三四年十月發表於東京《文學評論》的短篇小說〈送報伕〉就具有這種魅力。它同樣描寫弱勢者受資方壓榨的經歷,在不景氣的時代,為了謀得送報的差事,應徵者必須先繳交保證金,招募不到規定的訂戶數,不但領不到薪資,辛苦籌來的保證金亦會被全數沒收。多虧勞動者的自我覺醒,進行抗爭為自身權益奮戰,最後雇主也因被送報伕揭發壓榨勞工而被扭送警局。這是那個時代的共同主題,喚醒被欺凌與被侮辱的人要團結起來對抗強權。吊詭的是,小說〈送報伕〉同樣具有為弱勢執言的精神,為什麼沒有在台灣掀起閱讀風潮,難道是國民性的不同,抑或台灣人不習慣從文學作品中尋找精神的出路,而是直接投身滾滾洪流般的社會運動來快速有效?

 馬克思說得傳神:世界的哲學家都用自己的方法在「解釋」世界,問題是如何「改造」世界。直白地說,儘管《蟹工船》獲得日本讀者的多數共鳴,讓他們更瞭解自己正處在貧富差距愈形嚴重的時代,看不見自己的前途而惶惑不安;但若沒有把像《蟹工船》與〈送報伕〉中賜予的勇氣化為具體行動,藉此改造社會結構,他們終究只能苦嘆坐在現代的蟹工船上,不但無法走出黑暗汙穢的船艙,耳畔還會不時響起如《蟹工船》開頭那句對白:「喂,下地獄囉!」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地球村萬象╱日本服務業 去年非正式員工多達四成

20080821自由時報
一九九○年代日本經濟崩潰後景氣低迷,企業為了削減人事費用轉而僱用非正式員工,導致此類員工大幅增加,以及勞工工作滿足感低迷不振。

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年度勞動經濟白皮書指出,服務業方面,日本僱用非正式勞工佔全部勞工的比率,由一九九二年的二十四.六%,增加到二○○七年的三十九.四%;製造業則由十七.七%上升到二十二.九%。

白皮書指出,企業此舉導致生產力停滯,日本企業應當致力於長期培養人才,以提高員工的生產附加價值,這才是日本社會持續發展的關鍵。(編譯陳柏誠)

運輸成本暴增 全球化貿易減縮

  • 2008-08-05 中國時報 【何信彰╱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化在過去25年來蓬勃發展,但近來油價高漲,連帶造成商品運輸成本大增,短期內雖不至於讓全球貿易趨勢就此逆轉,但全球化腳步確實已在減緩之中。許多跨國企業為壓低產品價格,已開始考慮如何縮短產銷路線與市場的距離,以降低運輸成本。

 低廉的油價一直是跨國運輸快速又便宜的後盾,但這樣的日子可能已一去不復返。國際油價上周五收在每桶125美元,與十年前10美元的低價不可同日而語。加拿大投資銀行CIBC World Markets今年5月公布的研究指出,從上海運送40呎的貨櫃到美國,十年前的運費為3000美元,如今已漲到8000美元。

 受運輸費用劇增影響較鉅的,是生產厚重與大宗物資的產業,鋼鐵業即是一例。中國銷往美國的鋼品較一年前大減20%以上,美國本地的鋼鐵產量,反在衰退多年後止跌回升。其他如汽車機械、大型家電,甚至是糖、香蕉、鮭魚等食品貿易,均受運輸成本增加所影響。

 運輸成本大幅提高,許多產業決定就近生產銷售,這正是部分經濟學家所謂的「鄰近效應」。今年5月,北歐傢俱大廠IKEA首度在美國設廠生產,以減少將產品世界各地運往美國的成本;許多在近年離開墨西哥改往中國設廠的電子公司,又重回當地懷抱,因為墨西哥享有鄰近美國市場的地利之便,可減少運輸成本。

 經濟學家和企業主都很清楚,決定國際貿易的因素不是只有運輸成本,還包括匯率、消費者信心、勞力成本、政府法規等因素。不過根據CIBC的計算結果,近來運輸成本大漲,平均相當於貿易關稅提高9%,「運送貨物的成本,已成了今日貿易全球化的最大阻礙。」

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東協與印度12月簽自由貿易協定

  • 2008-08-09 工商時報 【劉聖芬╱綜合外電報導】

     東協將與印度在今年12月的區域高峰會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東協十國與這個南亞大國的貿易量將隨著激增。

     東協秘書長蘇林周五表示,前一天在汶萊進行的談判,將該項自由貿易協定所餘障礙一併排除。

     這項涵蓋勞務除外的上百億美元商品貿易之協定,可望在12月東協─印度高峰會召開時簽署,但生效時間還不明朗。

     官員指出,這項協定相關談判原應於去年完成,卻受印度自印尼與馬來西亞進口原油與棕櫚油關稅與自泰國進口金屬與紡織品關稅未談攏拖延。

     根據東協的數據,東協與印度之間的貿易總額於2006年達到287億美元,使印度名列東協第八大貿易夥伴。泰國一位高階貿易官員預測,此數字在該協定生效後將立即躥升。

     四年前,泰國與印度簽署了一項雙邊貿易協定。泰國貿易談判部官員卡納拉塔納帝洛克指出,在該協定簽署前,泰國與印度的雙邊貿易額為10億美元一年,但現在已躍增至40億美元一年。他說,東協與印度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將產生重大影響,泰國與印度之間的雙邊貿易額可能會達到平均一年約100億美元的水準。

     東協還正在推動與澳洲、紐西蘭及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並希望其於去年11月與日本簽署的經濟夥伴協定能儘早實施。東協並與中國簽訂一項在2010年底前創造一個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的協定。

     在日內瓦進行的全球貿易談判於本周稍早破裂後,這樣的雙邊協定在未來發展上將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印度委外重鎮地位屹立不搖

  • 2008-08-13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商業周刊周二報導,雖然印度目前面臨薪資飆漲、勞工市場緊俏與基礎設施惡化的不利因素,但是受到科技巨擘例如思科與奇異對當地勞動力的需求增加,加上海外技術人才回流,反讓它的委外研發地位在策略上更具重要性。

 根據專門協助跨國企業擬定全球產品研發策略的顧問公司Zinnov的一份調查顯示,儘管過去三年每位印度勞工的平均成本年增16.2%,不過絲毫不減它身為委外研發重鎮的影響力。

 Zinnov指出,印度委外研發已迅速膨脹為93.5億美元的年產業,而且目前還以23%的年增率飛快成長。它並預測,該產業到2012年將達214億美元。這項發現是根據對120家研發中心總部設於印度的海外企業資深主管的訪問所得。

 其中鞏固印度為委外研發中心的關鍵推手是跨國企業。大約有三分之二工作是在由科技大廠,例如思科、摩托羅拉、奇異、惠普擁有的研發中心完成。今年來由外商擁有的研發中心數目,從2000年的180家暴增至594家。

 更甚者,跨國企業在印度的研發基地,也逐漸成為銷售全球的特定產品研發領導地區。這些產品可能是新晶片、軟體套裝或是電信設備等。這也意味他們通常要負責所有工程、策略方向,或甚至是某個產品線的獲利與虧損。

 Zinnov強調,印度的研發中心地位不受薪資飆漲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是雖然印度薪資膨脹,但是相對美國依然便宜。目前聘請一名全職印度工程師,其薪資加上福利約為3萬5千至5萬5千美元。至於美國相同職位的平均薪酬至少為該數字3倍。

 此外印度的勞工素質優良,更是吸引跨國企業前來的最大誘因。

澳總理再度呼籲各國 支持成立亞太共同體

  • 2008-08-13 【中央社】

     澳洲總理陸克文在新加坡的演說中,再次強調他所倡議的「亞太共同體」,希望能在二零二零年成立。陸克文指出,亞洲的這個區域組織可以參考歐洲聯盟的模式。

     這是陸克文繼六月訪問日本時提出建立「亞太共同體」倡議後,再次公開呼籲亞洲各國支持。

     陸克文所倡議的「亞太共同體」希望能涵蓋東南亞、東亞、美國、澳洲和印度。他說,這個共同體不應該僅僅是區域國家經濟、貨幣、金融、關稅或政治上的聯盟。

     陸克文認為,全球的地緣戰略和地緣經濟重心都逐漸向亞洲移動。到二零二零年,亞洲國內生產毛額將佔全球的百分之四十五,佔國際貿易量和國際軍事支出的三分之一與近四分之一。屆時,亞洲人口將達四十六億,佔全球人口的六成,消耗能源佔全球的百分之四十。

     此外,陸克文說,各國今天面臨的無論是氣候變遷、國際金融動盪、恐怖主義威脅或能源短缺等挑戰,都超越單一國家所能解決,因此建立區域組織進行跨國討論是有必要的。如東南亞國家協會、最近成立的東亞高峰會,還有長期性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等,都各有重要角色可以扮演。

     但是,陸克文強調,大家應該就未來二十年希望看到的區域架構進行討論,因此推動「亞太共同體」計畫的第一步就是展開對話與磋商。

     面對新加坡等部份東協國家對「亞太共同體」是否奪走東協在東亞整合架構中的主導地位有所疑慮。陸克文表示,無可避免地,各國對這個課題看法互異,但這是健康的,隨著區域討論的展開,澳洲將對區域夥伴所提的建議採取開放態度,因為二零二零年建立「亞太共同體」是個長期計畫。

     陸克文也強調,這正是這個更為廣闊的區域(指建立亞太共同體)需要向東協的成功學習的地方,學習如何跨越歷史上令人不自在的差異,在各種政策上制定合作機制。

     陸克文是於昨天在新加坡講座發表演說時,做出上述表示。

2008年8月10日 星期日

印度食宿雖便宜 外籍人士不久留

據匯豐銀行(HSBC)在全球進行的一項最新調查指出,儘管印度基本食宿費用便宜,能夠省下更多的生活費或過著奢華舒適的生活,但印度依然是外籍人士居留時間最短的國度;相對的,荷蘭、德國和美國,是許多外人停留最久的國度。

匯豐銀行的這項「外籍探險家」調查報告,旨在瞭解離鄉背井的外籍人士在異邦生活面對的機會與挑戰,以作為後繼者準備遷居異邦工作和生活的參考。

據匯豐報告,這項調查收集了全球四大洲四十九個國家和地區共兩千一百五十五名居住當地的外籍人士,對駐在國與自己國家比較的生活經驗,包括當地的居住水準、個人收入與存款、長期居留時間和經歷的生活享受四項。

在報告列出的十五個國家和地區排行榜中,印度在泛指外籍人士個人每年可賺取超過二十七萬美元的「收入與存款」一項中,排名第二,將近半數接受問卷調查者的收入超過這項數字;香港排名第一,新加坡排名第三。

在「經歷的生活享受」一項,包括是否擁有汽車、游泳池、是否俱樂部會員以及子女教育和個人高級享受等,印度排名第三,僅次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新加坡。

在包括食宿費用和品質的「居住水準」一項,印度卻是排名最未。報告說,印度是生活費用最便宜的國度;新加坡則是生活費用最昂貴的國家。但報告又指出,新加坡是居住水準最高的國度,有百分之七十四的外籍受訪者表示,新加坡的居住水準超過自己的國家。

在吸引外國人「長期居留時間」方面,印度也是排名最末。報告中並沒有說明外人在印度長期居留的平均時間,但指出,外人居留時間超過三年以上,比例最高的國家,依次是荷蘭、德國和美國。

【2008/08/07 中央社】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全球貿易新秩序

  • 2008-08-02 工商時報 【工商小社論】

 世界貿易組織杜哈回合談判破局,有人擔心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時代從此結束,全球經濟將因缺少自由貿易的推動而嚴重受創。然而事實上,由於國際政經情勢與環境的變遷,長達7年的杜哈回合多邊自由貿易談判幾乎是注定失敗。

 7年前,全球糧食與商品價格低廉、國際間對溫室效應的憂慮也屬溫和,而美國與歐洲的國際政經地位與貿易實力更是無人敢挺身挑戰。然而7年後今天,這一切都轉變了,糧食與商品價格大漲,溫室效應已成世人最關切的議題,而更重要的是中國、印度、巴西與俄羅斯的金磚四國崛起。

 隨著中國、印度等國的國際政經地位日趨重要,他們開始起來直接面對美國與歐洲等強權,捍衛自己的權利。有人因此把杜哈回合談判破裂歸咎於中國與印度等國,然而由此也顯示全球貿易的新秩序正在形成之中,美國與歐洲在全球貿易上必須接受新興勢力的挑戰。

 這樣的發展是否代表杜哈回合談判已無重啟的希望?世界貿易組織前身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的烏拉圭回合談判在1999年破局,當時的加拿大貿易部長寇斯比曾說:「她雖然已死,但並未倒下。」4年後烏拉圭回合談判達成協議。杜哈回合談判可能也是如此。

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星港大陸挖角 台灣「腦力」外流

  • 2008-07-28 中國時報 【謝錦芳╱專題報導】

 搶人才▲新加坡科技公司3月到新竹市舉辦徵才說明會,吸引5百多位科技人到場參與。(本報資料照片╱陳愛珠攝)

 ▲新中研院士、新加坡大學風險管理研究所主任段錦泉。(資料照片╱陳碧芬攝)

     兩岸交流日益頻繁,大陸市場龐大且薪資福利彈性極大,近年來以二.五至三倍以上的薪水挖角台灣的高級研究人才,加上香港新加坡早就以高薪台灣搶人,台灣「腦力外流」情形越來越嚴重,只能以「恐怖」來形容。如果政府不及時採取積極措施,學術界許多優秀人才都將面臨被挖走的危機。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優秀人才的跨國流動現象,比過去更為明顯。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指出,台灣高等研究人才流失情形一定要設法改善,因為影響層面太大了。他建議,未來公務員與高級研究人員或大學教師的待遇應雙軌化,即「公教雙軌」,讓不同科系或專業學術研究人才待遇彈性化,台灣才能有條件與其他國家搶人才。

     今年當選新科中央研究院院士的財務與計量經濟學家段錦泉,目前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相關人士指出,新加坡提供的年薪逾四十萬美元,約新台幣一千二百萬元,在台灣相當於金控董事長年薪。然而,如果台灣想聘請這位新科院士回台任職,在現行制度下幾乎不可能提供他同樣的待遇。

     今年中研院經濟所要招聘新的研究人員,經過層層篩選,挑選了四位在台灣完成大學學業後到美深造的候選人,結果碰到來自大陸香港與新加坡等學術機構以二.五至三倍的高薪搶人,最後中研院經濟所只網羅了一位願意回台灣。

     二個月前,中研院經濟所要聘請一位美國的經濟學博士,好不容易談好條件,沒想到北京大學同時間以二倍以上的年薪搶人,同時還大方提供一至二百萬元大手筆的安家費,做為房屋津貼。相關人士指出,這在台灣層層關卡規定限制下,幾乎是不可能。

     「我們要跟亞洲其他國家競爭,現在連大陸都來搶人了,問題非常嚴重。」中研院經濟所所長彭信坤指出,大陸的社會科學發展比較弱,最欠缺中生代的社會科學者,非常喜歡挖角台灣社會科學界人才,尤其台灣學者可同時以中、英文授課或從事研究工作,沒有語言溝通的障礙,他們尤其歡迎。這二年台灣有不少學者被挖到北大、清大和上海交大去,而光華管理學院也以二至三倍的薪水挖角。

     不只學界,台灣的高科技人才也面臨挖角危機,繼新加坡政府今年五月首度到台灣徵才後,新加坡另一半官方機構,也打算在八月到台灣徵求科技界人才。對這些人才而言,全球化是很好的機會,但是對於政府或企業而言,未來恐怕就要為如何留住人才費心思。

「東協加三」可減緩產業外移

  • 2008-07-28 中國時報 【謝錦芳╱專訪】

     中研究經濟所所長彭信坤指出,產業外移較嚴重的城市,人口外移也較嚴重,這些人可能到北部縣市或到大陸去工作;農業縣市人口外移情形越往南越嚴重,核心都市與農業縣市的競爭會加劇。

     彭信坤專研都市經濟、區域經濟與產業經濟學。他接受訪談時指出,目前是核心都市與農業縣市的競爭,例如新竹科學園區結合產業與當地大學如清大、交大和工業研究院的研發,算是相當成功

     他指出,產業的發展以人才最重要,高科技園區要吸引人才,還須有良好的生活機能配合,並非每個地方都可以複製竹科的模式,也並非每個縣市都有條件蓋科學園區。因此,其他縣市不宜一窩蜂搶建科學園區,否則也只是養蚊子。

     他說,高鐵通車後,核心都市的競爭力更強化了,許多上班族可以從台北市坐高鐵到高雄市開會,當日來回,其他中間縣市的發展將因此更萎縮。再以北宜高速公路為例,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如果沒有良好的配套措施,其實對宜蘭縣的產業發展衝擊相當大,未來宜蘭縣人口外移可能更嚴重。

     兩岸直航後,有人擔憂會加速產業外移,彭信坤指出,「對產業而言,降低關稅是比勞工成本更關鍵的因素」彭信坤指出,政府若要改善投資環境、留住產業,當務之急是積極爭取加入「東協加三」,或與美、日等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企業到東南亞或大陸投資,主要考量是關稅較低,關稅的因素比勞工成本重要。

     彭信坤說,今年大陸官方頒布「勞動合同法」,大陸勞工成本已相對提高。但是,一旦「東協加三」成形,大陸、日本、南韓與東協國家彼此之間的進、出口可能接近零關稅,台商則被排除在外,這對產品競爭力的衝擊太大。

     彭信坤指出,兩岸關係趨於緩和,台灣可以爭取以台澎金馬關稅領域名義,比照WTO的模式爭取加入「東協加三」,這是政府目前最迫切而應積極努力突破的事情。如果台灣成功加入「東協加三」,或與美、日等國簽訂FTA,不僅可以減緩產業外移,甚至可能吸引許多外資進來,畢竟台灣勞工的平均素質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