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糧食短缺 國際投資人搶進非洲

物價高漲使非洲糧食產業日漸受到私人投資人的青睞,他們首次認為非洲有利可圖,只要找到正確的投資標的。

過去幾年來商業銀行、慈善團體和各國政府紛紛設立數億美元基金投資非洲的私人農地和糧食計畫,而幾家重量級企業也在當地擴張營運。

去年有三百六十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非洲,大多投入開發黑色大陸豐富的礦源,包括石油、銅,以及鑽石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表示,農業實際投資金額太少很難分開計算,但明顯呈現成長趨勢。

私人投資人說,非洲糧食產業浮現商機的因素包括,大量空曠耕地、糧價高漲,以及二○○一年開始實施貧窮國出口至歐盟市場的零關稅措施。居高不下的燃料價格也推升進口食品價格,使非洲當地產品更具競爭力。

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商業發展專家瑪沙拉瓦拉 說,投入數十億美元援助資金並不難,但若非洲當地的食品公司不知長進,不懂學習茁壯成長,就無法對抗飢荒。因此要訓練農夫成立企業、修訂法律、以及提升政府效能。

即使面對這些障礙,非洲仍開始吸引更多資本。荷蘭釀酒巨人海尼根公司和英國釀酒商Diageo公司因高油價而改變幾家非洲釀酒廠的配方,將非洲不生產的進口大麥換成當地生產的高梁。海尼根並提供非洲獅子山農民十五萬美元的貸款擔保,鼓勵他們種植更多高梁,這項貸款由德意志銀行提供。

荷蘭第三大銀行Rabobank日前也成立一檔七千五百萬美元基金,投資開發中國家的農業,特別鎖定非洲。包括法國最大的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和法國最大零售銀行農業信貸銀行等法商銀行,也有類似計劃。英國、德國、荷蘭、和比利時都成立由國家出資的基金,金額從幾千萬到幾億美元不等,這些基金主要是提供私人企業低利貸款或補助。

此外,糧價不斷上漲,阿拉伯灣產油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達比邦準備加強確保糧食供應的策略,第一步是計畫在非洲最大國家蘇丹開發約七萬英畝的農地。

【2008/07/02 歐洲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