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全球挖角戰 台灣擋得住嗎?

  • 2008-08-31 中國時報 【林上祚╱台北報導】

 全球競爭日益激烈,台灣近二十年來所奠定深厚的半導體工業基礎,隨時面臨被鄰近國家「挖牆腳」的危險,新加坡、香港等國,為了吸引人才進駐,更祭出了高薪資、低稅率的雙重優惠,台灣全球搶人大戰中,準備好了嗎?

 劉兆玄內閣上台後,不斷宣示將擴大吸引國外人才來台,但至今成效相對有限。

 副總統蕭萬長表示,新加坡為爭取白領技術移民,不僅提供多項優惠措施,近年來更是向下紮根。

 新加坡二所主要大學-新加坡大學、南洋大學,每年更是提供大量名額,給來自中國大陸、印度的學生,每年還提供獎學金,台灣應該好好學習新加坡。

 最近前來台灣徵才的新加坡微電子研究院院長況頂立認為,台灣最大的競爭優勢,在於企業的彈性與旺盛的創業風氣,「竹科很多廠商,是工研院研究團隊出來創業的」,台灣人大家都想做老闆,新加坡研究人員相對之下比較保守,股票分紅制度,也彌補了台灣科技業本薪相對偏低的缺憾。

 但在股票分紅費用化後,台灣科技廠的優勢開始下降,如今連新加坡廠商都兵臨城下主動挖角。

 同樣的,台灣服務業人才過去八年,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嚴重外流,許多金融相關人才,因為本國銀行八年來原地踏步,都跳到了外商機構,外派到香港、大陸為外商開疆闢土,富邦香港企業金融主管王之瑋表示,這幾年到香港發展的台灣金融業人才愈來愈多。

 花旗環球證券董事長杜英宗強調,面對香港與新加坡的競爭,「台灣不能只在硬體開放,還要在人才開放」。

 經建會副主委單驥認為,台灣目前在全球主要競爭對手就是韓、港、星,為了吸引企業投資台灣,台灣在招商與經商的環境上,就必須參考這幾個國家規定,其中包括稅率部分。

年薪三百廿萬 星來台「搶」科技人

  • 2008-08-31 中國時報 【林上祚╱台北報導】

 吸引科技人才最大誘因-股票分紅,今年起隨著員工分紅費用化制度實施,已經有縮水現象,就在這個時候,新加坡科技廠商,昨日居然跨海來台,在新竹舉行徵才說明會,挾著三百二十萬年薪,加上新加坡當地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二的低所得稅,向竹科半導體研發人才招手。

 新加坡這次跨海徵才,是透過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旗下的「聯繫新加坡」,與台灣一一一一人力銀行合作,一一一一人力銀行表示,這次跨海來台的廠商,都是新加坡頂尖廠商,包括新加坡特許半導體、美商超微、網通晶片廠商博通(Broadcom),除此之外,新加坡準官方研究機構新加坡微電子研究院,也在名單之列。

 新加坡微電子研究院院長況頂立表示,先前,這些廠商多半只是透過登報方式吸收台灣人才,這次擴大規模,直接在新竹國賓飯店擺設攤位,由各公司人事主管親自到場解說,現場直接收取履歷直接面試,希望藉此招募到百位以上IC設計、生技、光電、光激電等領域研究人才。

 新加坡因為人口只有三百萬人,為了擴大產業規模,新加坡不得不「向外看」,況頂立說,台灣科技廠商過去徵才最大的優勢,就是股票分紅,不過這項優勢正在消失當中,員工分紅費用化今年起正式實施後,部分獲利較差的半導體廠商,為了避免衝擊稅後盈餘,已經紛紛降低股票分紅張數,新加坡與台灣的薪資差距正在拉大當中。

 況頂立表示,如果不考慮那些能力提供高股票分紅的大廠,如台積電、聯發科、宏達電,新加坡科技廠提供的月薪,絕對高於台灣廠商。

 舉例來說,同樣是碩士畢業、十年工作經歷,在新加坡的月薪,應該有一萬元坡幣(台幣二十萬元),一年十三個月保證底薪,再加上二個月年終分紅,一年收入應該有三百二十萬元,「更重要的是,新加坡還提供優惠稅率,所得稅率只有十-十二%」,在新加坡工作滿三年,雇主都會再調薪三個月。

 「台灣家庭為了讓子女生活在雙語的環境,每天花錢讓小孩去補習,但新加坡本身就是一個雙語環境」,況頂立希望這次招募到十五位研究人才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阿根廷20年大旱 恐推升全球糧價

  • 2008-09-01 工商時報 【何信彰╱綜合外電報導】

 南美農牧大國阿根廷目前正面臨2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農牧損失不僅可能拖垮阿根廷的經濟,情況若持續惡化,國際產品價格恐再度上揚。

 阿根廷國家氣象局表示,該國正經歷極其嚴重的乾旱,農作物枯萎、牲畜大量死亡。象氣局發言人葛蒂洛上周六指出:「動物的糧草不足,人民亦缺乏飲用水,情況似乎難以好轉。」 該國向來是牛肉、小麥、大豆和玉米的出口大國,但長期扮演阿根廷糧倉並挹注該國經濟的北部農業帶,損失相當慘重。布宜諾斯艾利斯穀物交易所的報告指出,目前全阿根廷的小麥種植面積較去年減少19%,是1974年以來的最低量。穀物歉收勢必打壓出口,不僅可能拖垮該國財政,更將推升原本就已在高檔盤旋的全球糧價。

 阿根廷的媒體指出,許多地方的雨量較平均水準少了二、三成,預估今年光是玉米和小麥相關的損失可能超過7億美元,並將此次旱象與1988年的大旱相提並論。當年旱災導致農牧業哀鴻遍野,出口一落千丈,該國經濟出現嚴重危機,創下5,000%的惡性通貨膨脹。

 阿根廷總統基西納3月宣布將提高出口稅,引發種植穀物的農民的不滿,紛紛停止出口以示抗議,撼動該國經濟。7月的多次民調顯示,基西納的滿意度在20%左右的谷底徘徊,而當前的旱象,將使該國的農業,乃至於財政問題更形複雜。

 氣象當局指出,畜牧業亦深受其害,許多地區的牲口幾無牧草與飲水可食用。

 政府已承諾提供現金協助飽受乾旱之苦的農牧業,但對部分受災地區來說仍嫌不足。阿根廷農業協會會長布茲就表示:「乾旱肆虐,但政府的援助微乎其微。」

 當地天氣預報指出,本周在少部分地區將出現溼潤的北風與雨水,但是仍然難以紓解大多數地區的旱象。

日本企業恢復員工宿舍

  • 2008-08-19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指出,面對經濟不振,日本大型企業為凝聚員工向心力提振團隊精神,正興起恢復1990年代經濟衰退時期取消的傳統,像是重新提供員工宿舍。

 日本市值排名第二大的貿易公司三井物產(Mitsui&Co.),發現以往過份強調個別競爭與業績目標的作法欠妥。三井人力資源部總經理指出,「6,000名員工之間的互動薄弱,有損公司整體表現。」有鑑於此,三井已恢復公司宿舍制度。

 1950及1960年代日本經濟迅猛擴張期間,多家大型企業開始提供宿舍給男性單身員工以助其減輕經濟壓力,並藉此培養員工的歸屬感。

 不過自1990年至2000年代初期,日本陷入長達10年的衰退期,許多公司為撙節成本只好關閉宿舍。獲利不振也讓這些企業對日本長久著重的團隊合作打上問號,轉而借重西方式管理。1990年代中期起,三井物產不再提供員工宿舍,改為發放房租津貼,並減少其他公司員工活動。

 然而如今愈來愈多日本企業認為,迫於經濟衰退所做的轉變不利公司團結,部分公司正進行宿舍改建計畫。

 據日本勞動行政部門近日調查,233家受訪企業當中有25%表示,會著手或考慮翻新宿舍供單身新進員工居住。

 除重新開放員工宿舍之外,其他中斷多時的企業傳統也陸續恢復。日本旅行社龍頭JTB透露,1990年代停辦的全額補助員工旅遊自2004年起恢復舉行,主要是企業主欲藉此強化員工關係,激勵工作效率。

東協加快推動雙邊區域協定

  • 2008-08-25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東南亞國協預定本周將與印度敲定雙邊自由貿易談判,緊接著並將與澳洲、紐西蘭兩國舉行相關會談。這凸顯出在多哈回合談判破局,讓推動全球貿易架構的夢想逐漸落空下,雙邊區域協定相形之下變得更加重要。

 本周將在新加坡會面的東協會員國經濟官員,將針對東協與印度的自由貿易協定進行最後潤飾。這項涵蓋數十億美元的協定,可望在12月份的東協印度高峰會上簽署。

 此外東協外交官員還透露,與會官員還將與澳紐兩國展開會談,希望能在12月份一併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東協預定12月份將在曼谷舉行高峰會。

 澳洲外長史密斯最近曾表示,有意在這次新加坡會面期間,促成與東協貿易談判的完成,不過有消息來源透露,由於還有部分議題尚待解決,因此達成協議的機率恐怕不高。

 東協官員指出,如果順利達成與印度及澳、紐兩個太平洋國家的貿易關係,將完成東協與所有關鍵亞太貿易夥伴的合作聯繫,並刺激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區形成。

 東協已經同意將漸進性的撤除與中國大陸及韓國之間的商品與服務貿易障礙,並且還與日本簽訂涵蓋範圍極廣的經濟合作協定。

 擁有5.5億人口的東協,目前已是自由貿易地區,該區高達九成的交易商品,其關稅介於零到5%之間。

 東協部長在本周也將討論高油價與糧價的衝擊,以及全球經濟疲弱對東協經濟的影響。

 不過這些官員指出主要焦點還是圍繞在於2015年前達成單一市場製造業基礎,以面臨大陸與印度強勢競爭下,能夠提升東協在全球經濟舞台的能見度。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強調,「為了不被邊緣化,東協必須成為強有力的整合地區」。

 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協議在多哈全球貿易談判於7月份破局後,更加凸顯它的重要性。多哈回合談判主要是印度與美國對於農業關稅爭議難解,因此宣告失敗。

陸勞大批進 日人愛又怕

紐約時報報導,日本勞動人口老化,必須引進大批中國大陸勞工,但由於彼此文化差異大,日本人對陸勞又愛又怕。

長野縣川上村是農業村,居民只有4400人,卻雇用了615名大陸勞工。5年前,在年輕力壯的農人奇缺,又找不到季工的情況下,當地老農雇用大約40名大陸勞工,合約為7個月。

現在村裡600戶農家有一半依賴大陸臨時工,明年還會雇用更多外勞,將首次引進菲律賓勞工。

大陸勞工在收工後,會成群聚在村裡抽菸聊天。雖然日本人很依賴陸勞,受訪的日本人卻全都不歡迎外國移民,理由之一是擔心犯罪率升高,儘管多數人承認並沒有升高。

由於日本人對陸勞感到不安,陸勞在抵達前已接獲指示,必須在晚上8點以前回家,除了上工以外不要騎自行車,甚至被告知不要和年輕的日本女性搭訕。

不過當地居民還是認為川上村完全變了。一位57歲的居民說:「雖然我身在日本,但感覺不像在日本。」

日本是全球人口老化最快和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不只農村勞力嚴重短缺,漁村、工廠、餐廳、安養院和工地都缺人手。

日本不開放移民,透過各種法律漏洞准許外勞入境,例如雇用外國學生當兼職工或臨時工。川上村的大陸勞工就是以外國實習生的身分入境。

川上村農業合作社一名幹部說:「我們至少應該開放非技術勞工,限制他們到日本工作的時間和次數,找出長期解決辦法,否則日本勞力不足的最後期限已快到了。」

執政黨自民黨內一群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最近公布報告,呼籲在未來50年日本接受一千萬移民。

筑波大學一位移民問題專家說,這些政治人物明白日本愈來愈依賴外勞。這兩、三年來外勞大幅增加,2006年已超過一百萬人。

【2008/08/29 聯合報】

專家指技術人才短缺 南非經濟最大挑戰

南非經濟專家和產業界人士相信,南非技術人才短缺問題比想像中還要嚴重,這是南非發展經濟所面臨的最大挑戰。著名的研究機構Econometrix 首席經濟專家詹明表示,如果南非不正視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將受到更多的傷害。

詹明表示,因工作條件惡化和相對低薪而移民、提早退休和離職,是造成南非人力資本短缺的主要原因。雖然南非還沒有到降低標準而無人可用的境地,但企業界卻因缺乏具備用人標準的黑人員工,而無法符合反歧視行動的配額。

另一方面,政府部門的技術人才短缺問題因就業平等需求而更加惡化,民間部門挖走具有技職能力的政府人員後,反而形成公部門崩潰、私部門繁榮的現象。

此外,由德勤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二月公布的南非全國高等職務收入類別簡介,約百分之八十一的企業因技術人力短缺,在員工職業訓練上經歷困難;百分之七十六的企業則表示,因反歧視行動,公司無法聘用符合專業技術職缺的人力。

詹明舉例說,南非勞工部提供的就業媒合服務,過去一年共有十六萬九千多人登記求職,但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只有一萬五千三百多個,而且其中多數是政府部門行政人員職務;求職者眾、就業廣告少,反而製造出一種所有事情都美好的印象。

詹明認為,從獵人公司已成為最大的產業來看,人力資源匱乏的問題比大家想像的還嚴重,只是目前還未到全面受影響的階段,但再過五到十年便會強烈感受到。

南非團結工聯和全國總工會在南非技術短缺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如果南非還不注意問題的存在,將嚴重影響國家的施政能力和在全球經濟舞台上的競爭力;這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教育制度,許多學童和教師的表現,因校園的資源匱乏而無法盡如人意。

【2008/08/31 中央社】

全職變半職 全美370萬人

因公司狀況不佳、被迫從全職雇員變成半職雇員的美國人現已達到370萬,這是美國政府50多年前開始追蹤這項數據以來人數最高的紀錄。

全職變半職導致的收入減少,已成為數百萬美國家庭的首要痛苦之源,並加劇了美國的經濟衰退。工資縮水,房價下跌,汽油價攀升,使全美的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密西根州聖約瑟夫市一家Walgreens藥店的職員齊恩,其每周工時從44小時減少為37.5小時,每兩周拿回家的工資從650元減為550元。他為購買食品而用完了兩千元的信用卡借貸額,他現在不敢看牙醫,不去教堂,因為無錢加汽油。

從表面看,美國的就業市場疲軟但尚未達到令人沮喪的地步,裁員現象也沒有過去許多經濟衰退時期那麼普遍,失業率維持在比較溫和的5.5%水準。但這些數據掩蓋了工時減少、全職變半職的雇員所受到的壓力,這種隱形力量正在損害美國人的消費力。

上月,因各種經濟原因而被政府定義為非自願性半職雇員(主要是工時減少或找不到全職工作的人)的人數增至530萬,比去年增加一百萬。他們占美國雇員總數的比率從去年的3%增為今年的3.7%,這是1995年以來的最高比率。

全職變半職對男性員工,尤其是西語裔員工的影響特別大。從2007年春至2008年春被迫從全職轉為半職的雇員中,男性占73%,西語裔占35%。

勞工部經濟學家希普(Steve Hipple)的分析顯示,28%的全職變半職發生在建築業,14%在零售業,13%在專業及企業服務業。

許多專家認為,公司削減員工的工時,是更痛苦的普遍裁員的先兆。有些處境不佳的公司以削減工時來留住職工,希望度過難關。但如果局面沒有改善,公司可能採取更極端的措施。

【2008/08/01 世界日報】

日2006年3%新生兒 雙親至少有1人是外國人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指出,二零零六年在日本出生的新生兒,平均每三十名就有一名的雙親中至少有一人是外國籍,創下過去十年來的最高紀錄,反映日本社會逐漸邁向國際化。

厚生勞動省的調查統計指出,二零零六年在日本國內出生的新生兒共有大約一百一十萬名,其中,雙親之中至少有一人是外國籍的新生兒共有三萬五千六百五十一名,占新生兒的百分之三點二,平均每三十名中有一名。

統計指出,二零零六年在日本國內結婚並提出申報的配偶之中,其中一人或雙方都是外國籍的占總數的百分之六點六,即平均每十五對中有一對,同樣創下過去十年來的最高紀錄,反映出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數增加以及日本社會逐漸邁向國際化。

【2008/08/04 中央社】

到哪工作最棒?星國第1名

儘管全球經濟放緩,去年卻有1億9000萬人在外國工作,匯豐銀行投資管理公司調查顯示,國外打工族如果希望享受高薪和優質生活,新加坡是首選,其次是並列第二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美國,再來是比利時和香港。

新加坡法律嚴格 高薪優質生活

如果不怕新加坡政府對居民生活管得鉅細靡遺,從嚼口香糖、闖紅燈到吸毒都有罰則,如果也不怕夏天高溫多濕的天氣,到新加坡工作,應該可以享受比在本國更高的薪水,而且可住在游泳池的豪華公寓、孩子有保母照顧。

匯豐調查全球2155位在外國工作者,調查項目包括居留時間、生活是否比在本國享受、是否有舒適而不過分昂貴住所等,以決定各國排名。

昂貴的房租會把薪水吃掉,倫敦的排名因此被擠到後面,倫敦是全球住宿費用第三貴的城市,而外國工作者多集中在倫敦。倫敦一間兩房豪華公寓的月租要4907美元(約台幣15萬4000元),而且還不包括家具,高階主管也吃不消。

阿聯免繳所得稅 血拼購物天堂

而阿聯因為免繳所得稅,因此成為打工天堂,賺的錢可以盡情用來享受當地的豪華飯店和在購物中心血拼。

印度高薪低物價 但常停電

如果志在存錢,則要去印度。當地勞工低廉、醫療和外食都非常便宜,雖然居住支出相對較高,仍然十分划得來。在印度金融重鎮孟買,價格適中的豪華公寓通常距離市區遙遠,得忍受交通阻塞;而且印度電力不足,停電是家常便飯。

香港半數老外 年薪破20萬美元

而香港吸引的主要是高薪族,在香港工作的外國人有近半數年薪在20萬美元(約台幣628萬元)以上,主要擔任金融和主管工作。

不過,不論是印度或阿聯的豪華生活,外國人都無法常久享受,想要久留的話最好到歐洲和美國,例如荷蘭的工作簽證就長達三年。

【2008/08/24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