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去全球化」趨勢 外勞被迫返鄉

  • 2009-03-06 中國時報 【諶悠文╱綜合報導】

     《華盛頓郵報》五日報導,景氣低迷,世界進入「去全球化」時期,一向繁忙的新加坡港口最近宛如「海上停車場」,沿著海岸停靠的一排排閒置貨輪綿延數英里。碰到這場嚴重的經濟衰退,許多外籍勞工飯碗不保,被迫大舉歸鄉。

     過去全球商品、勞務、投資及勞動力的空前流動,如今都呈逆轉之勢。最近四個月,從英國諾福克、美國長灘到南韓釜山香港,港口貨運量都下滑逾一○%。航空交通也受到不景氣衝擊,今年元月全球航空客運量減少五.六%,航空貨運更暴跌二三.二%。

     瑞士信貸集團經濟學家預測,到二○一○年底前,新加坡會有廿萬名外勞被迫出走。新加坡今年元月出口劇減三五%,這也反映亞洲其他國家困境。

     全球出口大幅衰退,從中國到東歐,大批撐不下去的工廠被迫關門。世界銀行估計,這次危機將使開發中國家的貧窮人口在今年增加逾五千三百萬人。美林證券指出,單單在上周就有十億美元資金逃離新興市場,創下去年十月以來單周最大外資撤離記錄。

     不景氣中,移民及外勞受到最嚴重衝擊。馬來西亞已採行優先雇用本勞的新政策,要把十萬名印尼勞工送回國。今年一月英國甚至爆發排外工潮,抗議煉油廠聘用外勞。

     各國紛紛減少外勞,連帶使外勞匯款回鄉的金額下滑,從拉丁美洲到中亞的經濟都受波及。吉爾吉斯高度倚賴海外勞工匯回鄉的資金發展經濟,但因為匯款銳減,去年十一月不得不向聯合國要求緊急糧食援助。

     為了對抗經濟風暴,西方國家紛紛祭出紓困方案,並號召跨國企業回國投資,創造本土就業機會。在法國,總統薩科奇提供五十億美元拯救本國汽車業,但要求只使用法國製造的零件,並把設於東歐的廠遷回法國。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二○一○會計年度預算中,則準備對企業海外收益課稅,以阻止公司赴海外發展。英國政府則要求接受紓困與國有化的銀行優先貸款給英國人。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大幅依賴美國市場的亞洲出口導向國家,在美國人改變借錢消費的習慣改變後,必須另謀生存之道:開發本土市場,進軍開發中國家,尤其要向中國尋找新客源。

     可是泰國「泰丹紡織公司」(Tel-Dan textiles)老闆阿米.札齊形容開發中國市場,有如攀登萬里長城般困難,「你無法賣消費產品給中國人,因為當地製造的已經夠便宜了。除非你能賣他們種不出來的水果、捕不到的魚,或做不出來的醫療設備,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面對國內保護本土產業的聲浪,許多國家顧不得去年十一月「廿國集團」領袖在華府簽字保證至少一年不會實施貿易保護措施,紛紛築起保護主義高牆。印尼去年十二月開始對外國製造的電子產品、食品、紡織等商品實施新的進口管制,阿根廷和巴西也都調高葡萄酒、皮革及木製家具的關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