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8 | |||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
很多人在地圖上找不到澤西島(Jersey)究竟在哪裡?澤西島是位於英吉利海峽的英國屬地,距離法國諾曼地只有22.5公里。一提到澤西島觀光客就會想到其品種優良的澤西牛和各式乳製品,但對有錢人而言,它卻是不可多得的避稅天堂。
澤西島有寬鬆的稅務環境,對富人的投資規範也相當輕微,所以能激勵金融服務業的蓬勃發展,約占其經濟規模的一半。今年6月止的一年裡,澤西島管理的基金資產淨值激增31.8%,達到創紀錄的2,100億美元。島上人口雖然只有10萬人,但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卻高達5.7萬美元,遠超過美國4.4萬美元。
澤西島為了和英屬根西島(Guernsey)、開曼群島、百慕達和盧森堡等境外金融中心較勁,計畫推動更寬鬆的稅制與投資規範,期盼吸引更多避險基金進駐。雖然很多人擔憂,近來的全球信用緊縮意味著世界金融市場會出現更多規範,但是澤西島寧可相信「少即是多」,規範愈少就愈能吸引避險基金的進駐。
倫敦的LG商法事務所合夥人海耶斯說:「澤西島這項舉動非常明智,因為它正與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這些同樣可能被避險基金挑中的避稅天堂競爭。」
目前約有3.3萬家企業受到澤西島的低稅率以及低干涉的規範吸引,而在此成立公司,避險基金尤其讚賞澤西島低干涉的投資環境。按照新推出的計劃,符合範疇或大手筆投資的基金,往後成立公司前不必先尋求管理機構的同意,只需事後再通知澤西金融服務委員會即可。
避險基金通常極力尋求低稅率環境。總部設在倫敦的國際金融服務研究公司的資料顯示,截至2004年年底,全球避險基金資產的三分之二,是設置在境外的避險基金所擁有。澤西島希望吸引更多避險基金,以追趕對手開曼群島。
開曼群島是吸引最多避險基金的地區,基金規模是澤西島的五倍,全球有超過一半的避險基金設籍在開曼群島。
澤西財務部技術主管科比說,避險基金經理人、私募基金公司和法律仲介需要的是速度、簡單和明確的環境。繁文縟節愈少,基金公司就能更快發行資產擔保債券或其他特殊用途的證券,且避險基金也能更快買進上述的產品。(取材自富比世雜誌)
【2007-11-26 經濟日報】
|
台幹避稅 改當新加坡人 |
2008/04/18 |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兩岸稅局升高稅務稽徵態勢,分三地發放台幹薪資的企業,最容易暴露在租稅風險中。最近有不少台籍幹部流行拋棄台灣國籍,改當「新加坡人」,借用新加坡低稅特徵,避免在台灣和大陸繳交重稅。
過去,不少台商喜歡分兩岸三地發放台籍幹部薪資,即台幹薪水分別由台灣母公司、大陸子公司和境外公司發出。台灣端的薪水,能確保台幹符合勞健保資格,境外端薪水,有助企業和員工隱匿薪資,達到「不繳稅」效果。
隨著我國稅局近年來不斷剔除企業認列員工派遣大陸費用,加上近來大陸稅局升高移轉定價查核態勢,來路不明的境外公司匯款,都有可能連累企業遭逃稅指控。
不少公司乾脆斬斷台灣端和境外端薪水發放,大陸台幹薪資悉數改成大陸子公司發放。
一位華東台資電子業大廠財務主管表示,近年來,兩岸稅制進入大調整階段,不少企業都已揮別分兩岸三地發放台幹薪水的傳統,「在大陸貢獻,就在大陸領薪」,成為時下企業發放薪資的新趨勢。
多數台幹改在大陸支領全薪後,原本在台灣可享受的福利也隨之蒸發,加上大陸稅率較高,讓不少台幹想出了不少捍衛薪資的節稅方法。其中,放棄台灣國籍,改拿新加坡護照就是目前的當紅手法。
這位主管說,新加坡課稅原則是屬地主義,台幹在大陸工作所得,不需在新加坡繳稅。加上台灣即將針對個人的海外所得課稅,這也讓不少台幹、台商乾脆化身新加坡人,就可不受台灣稅法拘束。
他還說,新加坡的遺產、贈與稅率,比台灣低,不少富有的台商、台幹變成新加坡人後,還可運用當地「低稅率」特點,進行資產規劃。
大陸和新加坡簽有租稅協定,新加坡人連續五年、每年累計在大陸停留時間只要不超過183天,就不需就海外所得繳稅,比台灣人適用的90天,多了更長天數的稅務寬待期,這也是不少台灣人樂當新加坡人的原因。
【2008-01-16 經濟日報】 |
傳統避稅天堂 面臨美國競爭 | |||||||||||||||||||||||||||||||||||||
•富比世 2008/04/18 | |||||||||||||||||||||||||||||||||||||
【富比世╱Liz Moyer 和 Tatyana Shumsky】
他們正大力宣揚一種「自我設立的揮霍信託」的概念。這是一種由其受益人設立的不可撤銷信託,旨在保護財產。因此,這些信託能夠使資產免於法律訴訟或債權人追索。極具吸引力?未必。很驚訝?無需驚訝。
與頗受歡迎的「離岸」銀行的概念不同,許多富有客戶設立這些帳戶的真正目的並非是使他們的終身所得與儲蓄免稅,而是防止在重大法律訴訟中遭受損失——如醫療失誤或控告高層的集體證券訴訟。 加州律師 Jeffrey Verdon 表示:「與稅務相比,來自訴訟的威脅要大得多,因為面臨風險的資產的數額是不受限定的。而富豪面臨的風險也高於普通人。」其中還有其他一些戰略性原因。舉例來說,位於英屬維京群島的離岸公司可被用來安置那些能夠轉給家族成員,而無需繳納不動產稅的不動產資產。 此外,離岸帳戶還能帶來新的投資機遇。沒有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註冊的離岸投資基金通常需要美國投資者設立一個離岸實體進行運作。 當然,這些帳戶仍有可能被用來逃避過高的稅務,即使那些擁有離岸帳戶的美國納稅人必須向美國國家稅務局 (U.S.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提交年度報表,詳述轉帳和其他信託活動——否則將面臨資產價值5%的罰款。納稅人還必須提交報表,詳述他們信託的分配狀況(否則將面臨35%的罰款)。 一些國家不強制要求這樣的報告程式,而有些國家(如盧森堡公國)則由信託擁有人決定是否要進行這種書面工作。這便使「離岸帳戶被用來欺騙政府」這一觀念一直存在。拉斯維加斯律師 Jeffrey Morse 在3月刊《Nevada Lawyer》雜誌中寫道:「美國國家稅務局仍然以懷疑的態度審視離岸財產,並認為其中可能存在不當行為。」 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離岸」便被冠上壞名聲。國際社會一直在努力控制有利於外國人在非本國安置資產的條件。今年早些時候,德國稅務部門滲透進列支敦士登,聘用了些間諜以調查德國公民在那�的財物狀況。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將資產存進美國帳戶這一趨勢的原因。與一些離岸地區相比,美國信託帳戶設立的成本更低,並且文書工作也沒有那麼繁瑣。阿拉斯加州、特拉華州、內華達州、奧克拉荷馬州、南達科他州、羅德島州和猶他州均可開設此類帳戶。 但是,有一個原因可以使人卻步。這樣的帳戶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美國沒有足夠的判例法來判斷該境內信託是否能夠為那些實際上不住在其帳戶所在州的人提供資產保護。此外,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其他州沒有涉足此類服務。作為一項基本的國家政策,鼓勵個人將資產向債權人或其他人(如反目的離異夫婦)隱瞞或使他人無法得到這些資產並沒有意義。 美國的信託未必會使債權人無法追討資產。在其他國家,債權人可能因追討離岸資產的費用和繁瑣步驟的顧慮而卻步,但在美國可能就沒有這些顧慮。例如在內華達州,法律明確禁止通過信託基金妨礙、拖延或欺騙已知債權人。如果一個債權人在資產被轉入信託前對資產進行追討,那麼該債權人在長達2年半的時間內可以獲得對其有利的判決。如果債權人的資產追討在資產轉移後才提出,他只有兩年時間可以獲得判決。 當然,離岸信託也一樣,尤其是在涉及一對夫妻的情況下。在紐約法院最近審理的一起案件中,一名丈夫約一半的資產被轉移到庫克群島 (Cook Islands) 的離岸信託中。法官判定這位丈夫在離婚時可以保留其庫克群島的資產,但必須將剩下的資產給他的妻子。Riser Adkisson LLP 律師 Chris Riser 表示:「很多人都試圖玩這種資產遊戲,改變其本來屬性。」客戶請謹慎。
原文:Forbes.com The World's Top Tax Havens
【2008-03-31 富比世】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