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新一期日本「經濟學人」周刊報導,要日本人承認日本雖是經濟大國,卻也已是貧窮大國的事實,日本舉國上下向來不承認日本有貧窮,將貧窮淡化為差距,甚至根本忘記貧窮這回事,但金融危機凸顯這個問題,日本不宜再自欺欺人。 貧窮問題在1990年代開始加深。在泡沫化以後的長期經濟低迷中,政府為了舒活企業,逐步放寬對解雇的限制,許多企業於是把正規雇用改變成非正規、約聘式雇用,也就是日文所謂「派遣人員」。2007年,派遣人員已達1,890萬人,占日本勞動力三分之一以上。同時,國家財政重建的論調高唱入雲,社會安全保障的經濟漸被削奪,本來已經不健全的社會安全網由此益趨脆弱。 愈來愈多擔當家庭支柱的男性淪為派遣人員,一旦從派遣再陷入失業,下場就是街友。日本的派遣工人有事做才有工資,而且大多數沒有保險,有保險者,理賠條件極苛,只有兩成人有幸拿到。他們也住不起房子,日本很少廉租房,無屋者不露宿街頭,只有當「網咖難民」。 失業者可以向厚生勞動省求助,但通常難獲回音。日本從1960和1970年代成為工業大國,以沒貧民的中產階級社會自視,一般人賤視貧民,認為貧窮全因懶惰,政府同情更少。 貧窮不單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日本有些律師、工會和街友在2007年成立「反貧窮網」,今年1月,500多名失業者在東京日比谷公園紮營,和厚生勞動省打對台。 【2009/05/13 經濟日報】 |
為期3天的東亞高峰會10日在泰國芭達雅揭幕,中共總理溫家寶將和東協簽署「中國╱ 東協投資協議」,這是中共與東協「自由貿易協定」最後一環。
中共外長助理胡正躍表示,「投資協議」的簽署代表中國和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已完成所有協商,雙方稍早決定2010年正式成立自由貿易區,看來計畫可以如期實現。
東協本身從1992年起就是自貿區,中國2008年和東協的貿易額為2,300億美元(台幣7兆7,700億元),比2007年增加14%,占中國外貿總額9%。胡正躍表示,中國在東協國家的投資已達60億美元左右。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中國是當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中國和東協發展良好的關係,不但有助雙方合作因應全球危機,還有助促進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李顯龍表示,中國和東協的貿易,目前占東協總貿易額10%以上,「中國╱東協自貿區」成立後,將是一個總人口18億、GDP合計2兆美元的巨大市場。
李顯龍稱讚中國致力和東協發展關係。他表示,除與中國建立自貿區,東協也已著手接下來的步驟,就是「東協+3(中、日、南韓)自貿區」,以及「東亞高峰會自貿區」。
溫家寶11日上午與東協領導人會談,並發表演講,談中國和東協共同應付國際金融危機看法。下午東協和中日韓領導人集會。
東協今年的主題是「攜手因應全球挑戰」。印度將由商務部長代表出席,但還不會和東協簽署自貿協定。雙方原定2008年底簽字。
※延伸閱讀》
•歷史新聞》中共東協將組自由貿易區(2001-11-03)
|